![]() 彭博社最近发文称,延烧多日的俄乌冲突正在打乱全球能源转型的进程,传统能源获得新生,而开发新能源的迫切性也与日俱增。尽管原油价格自上个月触碰高点后有所回落,近期在100美元/桶的高位盘整,但市场一直都处于对缺油的恐慌中,不少投资人更是看到200美元/桶的高位。无论承认与否,这一轮世界范围内的油气短缺正在酝酿一个能源超级牛市。
“油价涨到200美元/桶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华尔街享誉盛名的投资人Andy Hecht在接受采访中表示,油价可以参照国际煤炭价格的持续大幅攀升,如今国际基准煤炭价格每吨已超过400美元。
他认为尽管各国都在鼓励替代原油,用可再生燃料来应对气候变化,但化石燃料仍将是最大的动力提供源,转向替代燃料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提出这一挑战人想象力高价的不止他一人,有“原油交易之神”称号的Pierre Andurand也认为,原油价格有望在今年年底前上涨至200美元/桶,现在还远未达到伤及需求水平的价格。
股神巴菲特以三度加仓西方石油的行为表示对油价的看多。
高油价仍将持续,吸引大银行机构
根据历史数据测算,当能源开支占全球GDP的7%时,对应油价位于150美元/桶的水平,那时消费快于经济增速,经济开始萧条,油价才会出现暴跌。而目前情况下,全球能源开支占全球GDP的比重接近6%,意味着油价仍有上升空间。
十年来,石油生产商不断在油价攀升时进行钻探以及扩产,最终导致债台高筑,这引起了华尔街的强烈不满。而在此次油价高涨的背景下,投资人和银行向石油公司施压,要求他们量入为出,同时偿还在页岩气繁荣期间欠下的债务,并向股东发放分红,这大大阻碍了石油增产的步伐。
同时,众所周知的原因,对石油领域的投资存在长期严重不足。2021年国际能源署(IEA)就表示,为了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能源公司需要停止所有新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项目。
但在当前俄乌冲突引发的短缺危机、价格极度看涨的背景之下,石油行业高管们开始呼吁华尔街停止阻止其扩产的投资,同时,该行业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融资浪潮。
今年一季度,花旗集团、富国银行和其他几家主要银行承销的石油和天然气贷款多于可再生能源贷款,这已经是很久不见的状况了。根据由非营利性组织提供的2022 年化石燃料金融报告指出,大型银行去年为化石燃料行业提供了总计 7420 亿美元的资金。其中,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等四大华尔街巨头占四分之一。
这些大型银行机构能够顶着来自环保舆论的压力,说明绝对看好这些客户的未来。要知道这些银行都是净零银行联盟的成员,已经做出过一系列净零承诺。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高油价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高油价助推能源转型
站在能源转型的十字路口,新旧能源都迎来投资机会。彭博能源数据分析师 Ethan Zindler 表示:“令人担忧的是,人们的下意识反应就是只关注化石燃料。但从长远来看,这对能源转型来说是个好兆头”。
尽管高油价可能会引发某些社会矛盾的激化,但能源转型仍然大势所趋不可逆转,而且油气能源的价格越贵,发展新能源的价格相比来讲就会越便宜,也显得更为迫切。为摆脱对他国能源的依赖,也会使得欧洲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
事实上,传统的石油国家及大型石油公司也都是新能源的积极投入者。
如沙特设定了2060净零目标,表示到2030年将实现5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2021年,沙特政府宣布将在本世纪末投资1013亿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生产,该国首个公用事业规模的 Sakaka太阳能发电厂已于去年4月落成启用。阿联酋、卡塔尔等国也表示要对可再生能源进行投资。
不可否认,高油价给产油国及公司带来的意外之财会有部分用于新的石油勘探和生产项目,但各种力量之下,肯定也会有不少资金流入清洁能源领域,助力能源转型。
能源股怎么选?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尽管都是能源投资,但新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的投资逻辑并不相同,一定要非常清晰地知晓哪些指标最重要。
传统能源主要看现金流
如果要买入传统石油天气燃气公司,那么一定要向巴菲特学习,看清楚公司持有的资产储备及主要业务模式,最为重要的指标则是当下的生产现金流、以及股息分派情况等。同时还要做好风险测算,了解公司能够承受的油价下降幅度,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新能源主要看技术潜力
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相对来说就复杂很多了,毕竟这是一个在风口吹了多年的产业,有些环节的估值当前高得离谱,还有更多的环节要真正实现还需要很多技术的突破与选择。而在这一选择过程中,肯定会有一批被淘汰,能够存活下来的成为时代的领头羊。
到目前来讲,新能源产业仍然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还有更多地方需要突破。比如,已经获得商业验证的电动车取代燃油车的趋势越来越清晰,但是,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分析看来,考虑到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如果电网里的电大部分仍然是火电,电动车对减碳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非常有限。
只有能源结构和电网里大部分是可再生能源构成的时候,电动车才能算得上清洁能源。根据环保科学的共识,扩大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但是,目前的储能技术显然远远不足以支撑风能和太阳能的不稳定性带来的问题,因此,整个储能产业还是非常严重的短板。
就连现在看起来已经相对成熟的电动车本身也存在很多技术和产能问题,首先是电池还是需要技术上的再突破。其次产能扩张后,锂和钴等金属的供应量存在不足,这些金属的价格已经做出了反应,而目前还没有哪家公司能够真正通过回收电池金属获利。
从这个角度来讲,投资新能源产业则需要了解未来技术趋势,并且避开已经炒作过度估值虚高标的。尤其是在当前对成长股并不友好的市场大环境下,还要在心理和财务上都做好亏损的准备。
|
轉載請註明出處。